產業特輯: 令人顫慄的蘋果魅影 – 書之戰(eBook War)

本文作者:admin       點擊: 2010-03-19 00:00
前言:
iPod搶佔世界MP3雄霸市場,iPhone攻無不克,iPad漣波效應,光環相應拉抬Macbook。2010年初起動的iPhone開發企劃件數呈現飆高;可預期2010又是蘋果的豐收大年。產品會說話,會闡述故事。產品設計力、製品力、軟體開發力等向來並非技術前衛者的蘋果,究竟為何能夠呼風喚雨,在E-book之戰醞釀震撼效應,來看這顆果實的奧秘吧。

i狂人的信念:

蘋果效應(Apple Shock),話題延燒世界整個網站。蘋果的利害之處,連惠普、戴爾、微軟多學不來,一句話道穿了,就是讓消費者變成宗教狂熱粉思,然後化身為意識擁護者,不斷地消費。最後的終極贏家,當然就是蘋果啦。

有個人將行銷歸類成三種類的等級,三流賣價格、二流賣品質、一流賣思想。而真正實踐了販賣觀念思想的正是i狂人-賈伯斯。

Apple已經化身為美國科技文化的代表,這位賈伯斯(Steve Jobs)幾乎是亞美利堅共和國的英雄。這位老兄的傳奇故事,隨著網路資訊的散播,或許不少人是英雄崇拜的心理,也可能是成為蘋果天下的粉絲。


其實,蘋果也不是神,它的成功自有它的道理,大家多看到成功亮麗的一面,卻少注意到蘋果也有踢到鐵板失敗的時候。

比如說,1993年所推出的Newton,是全球第一款PDA,也許推出的市場時機不對,產品外觀設計也並不算突出,賣相欠佳,無疾而終。
 
2000年,推出的Power Mac G4 Cube,標榜著不用風扇的創新麥金塔,不久之後也停止販售。後來的iPod意外地全球暢銷,爾後的iMac、iPhone橫掃千軍,甚至2010年公開的iPad,在網路上的討論始終是最為熱門的話題之一。
 
蘋果向來多不是新技術的領導廠商,也不是創新技術的創造者,而是能夠在恰當的市場時機適時地導入成熟、政治正確的技術,在『使用者經驗上』下工夫帶給使用者新的體驗與感受。

iPod-iPhone-iPad與iTunes-App Store-iBooks Store軟硬交叉兼攻的模式,造就出了難以複製的一片藍海。

iTune(2001推出), 但是超越100億下載次數也太誇張了吧。不過,這是擺在眼前的事實,您眼紅又能怎樣。App Store的應用軟體數量早就超過10萬種,增加的速度還是現在進行式當中。未來的成長還可能是以指數的曲線來躍升。硬體豪賺,軟體大賺,您說是空前還是絕後呢?

從賈伯斯的一段話中,多少可以窺探出該公的信念與設計思想。台商往往藉由搭著巨人肩膀而賺錢的企業,為何只要巨人倒下就快速從大賺錢的公司變成微利公司;這件事實,告誡了一堂經驗課程,靠山山會倒,靠人人會跑;沒有自己的核心技術或是核心競爭力,始終圍繞在硬體上打轉,或是代工牟利,最後的結局都是一樣的,賺高級的勞力辛苦錢罷了。

日商何嘗不是如此,要不是擁有先進技術的開發與材料科學的紮實力;要在ITC領域裡奮戰,會極為辛苦。
 

2010年的新春第一砲市場訊息:

福虎生豐,是2010年的兆頭恭賀語。一場iPad秀掀起了新春第一章,根據Flurry Analytics的資料,光是2010年1月的iPhone OS的應用軟體開發案件數量暴增,替未來累積了不少的爆發能量。
 
而當前聲勢不弱的Android,有實力與iPhone OS戰鬥。然而,從開發應用軟體的案件數量與勢力來看,勢必是一場苦戰。Google Phone沒有預期的銷售佳績,谷歌爾後如何來突圍,這就是將來戲碼的精采之處。

 
而節節敗退的微軟,豈有示弱的道理。在Windows Mobile 7(以下簡稱WM7)力圖振作。還有,黑暗中的可怕敵手-三星,也進軍智慧型手機的平台之戰;爾後,還有好戲在後頭。

網路上探討最多的話題,或許就在軟體UI上的議題。其實,個人比較傾向的觀點是,軟體是可以經由不停地更新與變化來達成某種目的;而人類是習慣的動物,當您活用了某種操作方式,將它發揮淋漓盡致到您的用途上(也許是工作或是生活上),這就是最終的目的。只要有一般水平之上的UI,使用久了,習慣成自然,也不會累贅的。譬如說,視窗肯定不是世上最好的作業系統,但是使用習慣了,能夠將工作效率帶到最高點,帶來生活的便利。就算比Mac OS遜,那又怎樣?

當然,要選擇哪使用一種作業系統,那是消費者的權利,沒有人可以干預。

橫掃千軍的iPod:

iPod的部分,或許不用敘述太多,光看幾個指標性的市場動向,就知道iPod在歷史上的地位,即是『數位隨身聽』的代名詞。

汽車界的王者BMW、音響業的名宿B&W(Bowers & Wilkins),也多必須跟隨市場臣服於iPod。
 
 
日本的廠商,打不過人家就只好跟它做朋友;索尼、山葉、Denon、日立、Panasonic、Teac、JVC、Kenwood等喊的出名號的商家,都有對應iPod的各式樣音響產品問世。
 
iPad吹皺了一池春水:

從2009年7月之後,電子書籍市場極速蠢動。美國Amazom.com將電子書端末Kindle 2從399美元降到299美元,展開了第一波的攻勢。而追隨其後的索尼也在2009/8推出199美元的低價格電子書閱讀器,搶奪市場;同年12月Kindle加入了3G通信機能。

美國最大書店Barnes & Noble,也在2009/7開放電子書店;美國Plastic Logic預定推出的輕薄電子書端末,就會支援。

谷歌與蘋果,除了延續手機的戰場,也延伸戰線到電子書之戰。

而2010年初的iPad宣示,表面上來看硬體的規劃並無特殊之處;但是,請勿輕視了蘋果的後繼爆發威力;前有iPod的案例發生在前。此舉不但衝著電子書而來,連對電玩業者的衝擊,也可能在意料之中。左打亞馬遜、右攻索尼甚至任天堂,若是沒有整軍備好迎戰這顆來勢洶洶的蘋果,相信未來的股價會很難看。

美國紐約時報,描述iPad有可能毀掉亞馬遜的Kindle大業,在硬體、顯示技術與價格狠狠地壓制了Kindle。

英國經濟學人說,蘋果的新產品將衝擊遊戲設計,它對iPad另有企圖,希望成為廣受歡迎的遊戲機。

日本富士產經新聞記載,iPod大舉改變了音樂的流通形態;iPad也有可能促使出版業出現巨變。

無妨先來將iPad的實體與機構電氣規格,徹底掃描一次。

iPad大小與輕重:
高度:242.8 mm
寬度:189.7 mm
厚度:13.4 mm
重量: 1.5 pounds (.68 kg) Wi-Fi 款式; 1.6 pounds (.73 kg) Wi-Fi + 3G款式

iPad 顯示
9.7吋IPS 面板,1024x768解析度,132ppi

iPad 無線技術
Wi-Fi款
Wi-Fi (802.11 a/b/g/n)
Bluetooth 2.1 + EDR technology
Wi-Fi + 3G 款
UMTS/HSDPA (850, 1900, 2100 MHz)
GSM/EDGE (850, 900,1800, 1900 MHz)
Data only2
Wi-Fi (802.11 a/b/g/n)
Bluetooth 2.1 + EDR technology

iPad 定位
Wi-Fi
數位羅盤(Digital compass)
Assisted GPS (Wi-Fi + 3G model)
Cellular (Wi-Fi + 3G model)

iPad 儲存容量
16GB,32GB或64GB快閃記憶體(固態碟)

iPad 處理器
採用了1GHz Apple A4 專用系統晶片。蘋果為何併購PA半導體,延攬IBM的大將,找來英特爾的法務老臣;細膩性的佈局,一來強身(擁有自己的核心元件),二來抵擋外侮。蘋果的專利糾紛越來越多,相對地,申請專利的動作也相對頻繁。

註:蘋果的專利紛爭:
—. 柯達提訴蘋果的iPhone與黑莓機(BlackBerry)侵犯其畫像預覽技術。
—. 諾基亞提告蘋果iPhone侵犯其10件通信關聯之專利。

Apple A4系一32位元RISC架構,ARM Cortex-A9核心處理器。1GHz的動作頻率,可以讓iPhone OS如虎添翼,應用空間延伸到更深層次的遊戲領域不會是問題。目前,A4的代工由三星擠下台積電、聯電,搶走蘋果iPad訂單。
 
iPad 感應器
加速度(Accelerometer)
環境亮度感應(Ambient light sensor)

iPad 音源支援
AAC (16~320 Kbps), Protected AAC (from iTunes Store), MP3 (16 ~320 Kbps), MP3 VBR, Audible (formats 2, 3, and 4), Apple Lossless, AIFF與WAV
定量界限可以設定

iPad TV 與視訊
1024 x 768 (Dock連接到VGA配接器); 576p/480p色差線;576i and 480i複合視訊線。
H.264可以720p, 30fps,Main Profile level 3.1具有AAC-LC 音頻到160 Kbps,。48kHz立體聲( .m4v, .mp4, 與 .mov格式)
MPEG-4 視訊,至2.5 Mbps, 640 x480 pixels,30 fps,Simple Profile具有AAC-LC音頻到160 Kbps, 48kHz立體聲(.m4v, .mp4, and .mov格式 )

電子書閱讀器龍頭之爭開戰
就在今年,『電子書』市場在美國當地的發展,是絕對無法忽略的重點市場。2010年,美國總統經濟報告書,在白宮的官方網路上,就提供了常用的電子書格式。


若是從定價上與規格來將iPad與Kindle做個比較,明顯可以看出iPad就是直接衝著亞馬遜而來,這點錯不了。

機器款式 iPad Kindle 2 Kindle DX
本體價格 US$499~ / $629~ (3G) $259 $489
畫面尺寸 9.7吋 6吋 9.7吋
畫數 1024 x 768 800 x 600 1200 x 824
解析度 132 ppi 167 ppi 150 ppi
畫面種別 彩色ー IPS液晶 16階調 E Ink 16階調 E Ink
記憶體儲存 16GB 2GB 4GB
加速度感應器(縱橫認識) 有 無 有
音樂播放 對應 對應 對應
動畫再生 對應 非對應 非對應
宣讀文字 不詳 對應 對應
PDF Yes Yes Yes
ePub 對應 非對應 非對應
Kindle books Yes (Kindle 應用) Yes Yes
3G資料利用價格 月$15(~250MB) ~$30 免費 免費
資料通信 GSM + HSDPA (通信業者相關) GSM + EV-DO / HSDPA(世界對應) GSM + EV-DO / HSDPA(世界對應)
重量 680g / 730g (3G) 290g 540g
厚度 13.4mm 9.1mm 9.7mm
電池使用時間 10時間 1週間 1週間
<<< 顯然,蘋果的矛頭指向亞馬遜。>>>

亞馬遜則是祭出「以彼之道,還施彼身」的手段來還擊。亞馬遜的電子書籍配信在「Kindle Store」上有超過42萬種書籍,有這個既存的優勢,推出『Kindle for iPad』甚至『Kindle for Mac』的戰略,讓既有的內容也可以在蘋果平台上閱讀,這是經由內容的大軍攻勢來獲得油水。「Kindle for BlackBerry」也是這般的策略。

 
那麼,iPad的成本又是多少呢?蘋果向來不會做出犧牲硬體費用來賺取其他費用的案例;只是它想賺多少罷了。若是根據iSuppli的資訊,倒是可以整理成下表。明顯地可以看出,蘋果在硬體上的售價,永遠包贏不包輸,一定是成本兩倍以上的售價。

16GB 機款 32GB機款 64GB機款
3G不對應 3G對應 3G不對應 3G對應 3G不對應 3G對應
元件成本 219.35 246.45 248.85 275.95 307.85 334.95
製造費用 10 11.20 10 11.20 10 11.20
總成本 229.35 257.65 258.85 287.15 317.85 346.15
販賣價 499.00 629.00 599.00 729.00 699.00 829.00

究竟,這場『書之戰(Book war)』,能夠帶來怎樣的啟示錄呢?綜觀而言,依據過去iPod與iPhone的歷史軌跡經驗;iPad還是會帶來了一些價值性的衝擊效應:

第一,再一次利用產品個性來改變遊戲的規則,單單與Kindle來比較也沒有多大意義;它超越了電子書閱讀器平台,在未來推出的版本中還有可能往上進化。尤其是應用軟體上的進化,是隨著人類的想像力來發展的;根本無法用文字來論斷,只能推算。

第二,用更快的(1GHz)處理器速度進一步延伸了觸控介面對網路、影像瀏覽的易用性。iPad可望將這種使用體驗,進一步發揚光大。當蘋果開始採用自己的處理器之際,很明顯地,蘋果已經開始要掌握關鍵元件的時刻。因此,硬體平台的向上空間,始終還存在著。

第三,無所不包,豐富道不行的各種應用程式。iPhone已經有超過10萬種以上的支援應用程式,那些程式大部分也可以透過iPad來下載。未來iPad也預期將推出軟體開發環境,讓更多軟體業者為該平台開發新程式。這一點就恐怖了。日本的遊戲業者,為何會受到iPhone的襲擊,原因就在此。開放與封閉策略的拿捏與商業模式,歐日商根本打不過蘋果;過度的保守與封閉,只有挨打的份。倒是韓國三星的表現,令人詫異,相信韓國人走路都會有風。

第四,硬體、軟體與線上服務,三吃的賺錢模式,肯定可行。相信日本的電玩業者,心中必定很羨慕吧。就拿索尼的薄型PS3來說,雖然已經傾盡全力來降低成本,120GB的機款製造費用依然高達336.27美元,販售價299美元,還是依然陪錢賣。
 
第五,這個被定位在iPhone與Macbook之間的產品,由於畫面大,所以能夠做更多的事情。多媒體功能衝擊到電子紙,遊戲娛樂功能衝擊到賞上型遊戲機,商務功能或許對小筆電有所影響。若是小筆電能夠將價格控制在200~300美元區間,未嘗不是好時機讓消費者輕易擁有外出的第二台。

而真正最大的衝擊,該是線上應用軟體的銷售。軟硬體加上服務的整合模式,就是蘋果的勝利方程式。也許,『靠線上服務來賺錢的時代』已經來到。

第六,iPad的登場,或許會拉抬平板電腦的半導體市場規模也說不定。尤其是其1Ghz的高性能處理器,勢必會吸引廠商想盡辦法讓它能夠跑視窗作業系統,又可以化身為平板電腦(Tablet PC),拉高iPad的購買誘因。比如說,美商Citrix Systems就開發了『Citrix Receiver』的虛擬化端末軟體,讓iPad跑視窗7。

第七,iPhone OS越來越強。這一點不難佐證,看一看2009年的戰績便知。

以上是從好的觀點面向來說的。若是從另一個極端悲觀的層面來探索,蘋果所說的創新也不過如此罷了,沒有期待中的耀眼與震撼,是不是意味著數位產品的發展已經走到高原期,產品種類過度氾濫;要有革命性的突破,困難度障礙越來越高。也許是說,過去產品壽命週期太短,更替速度走的過快,該是休生養息的時候了,讓網路服務的軟體來接棒了。

 
為何iPad沒有USB連接埠?

對於產品的品感度或是敏銳度高的朋友,相信看到iPad硬體規格的第一眼,會愣住為何沒有USB,一切都要靠Wi-Fi或是無線通信呢?關於這一點,可以從技術層面來解析,答案自然再也清晰不過了。當然,不該內建USB是聰明的策略。

一來,iPad是採用了iPhone OS,從產品的屬性來說,它該是主機(Host)的角色,而非週邊。若是內建了USB,明顯的問題就出現了。消費者自然會去使用滑鼠、鍵盤、搖桿甚至外接的隨身碟,也就是說內部的作業系統必須納入HID Class與Mass Storage Class的驅動程式。這就可就沒完沒了,USB的周邊多如過江之鯽,怎麼支援都沒有辦法讓消費者滿意的,又是自討苦吃。

透過Wi-Fi與無線通信,在美國當地的普及率與費用,誰都支付的起。為何iPad的市場目標先鎖住北美地區,完全合乎情理。

小小之語:

從這個顯學的案例當中,台灣廠商除了硬體製造、代工、通路、品牌佈局之外;從蘋果學中是否能夠學到化外之境的武功呢?


[ 參考資料與深度閱讀:]
1. http://www.whitehouse.gov/administration/eop/cea/economic-report-of-the-President。
2. http://techon.nikkeibp.co.jp/。
3. http://mashable.com。
4. http://www.gizmodo.jp/。
5. http://fred.ipod.to/blog/,石墨工房。
6. 台灣設計師俱樂部。
7. PS3 Slim的奧秘,陳乃塘。

電子郵件:look@compotechasia.com

聯繫電話:886-2-27201789       分機請撥: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