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手機電視國標爭奪激烈

本文作者:admin       點擊: 2008-04-14 00:00
前言:
手機電視顛覆傳統收視習慣、突破時空限制,將具有大量豐富內容之高畫質數位影音節目,從家庭客廳轉移至個人化可攜式裝置上。在數位匯流的時代中,能隨時隨地接收資訊的手機電視,儼然成為繼報紙、電台、電視和網際網路之後的第五媒體。北京奧運會是中國手機電視市場的引爆點,這一個機遇也讓中國手機電視國家標準之爭迅速白熱化。

中國手機電視市場潛力龐大

從舞臺劇到電影,從電影到電視,從電視到多媒體,技術的創新和影音載體的轉移不斷掀起娛樂享受方式的革命,消費者的偏好也隨之變換。資訊爆炸的時代,人們無不希望能隨時隨地獲得所需的訊息,以及欣賞所喜愛的娛樂節目。高普及率且攜帶方便的手機,遂成為移動多媒體產業另一個重要的終端娛樂工具。當在固定地點觀看電視或電影的人數逐漸萎縮的同時,透過手機這一新平台播送多媒體節目,讓使用者在手掌間盡情享受屬於自我的休閒,已漸漸受到人們的青睞。

當談到手機電視,很多人會認為是把家用電視搬到手機上。其實,手機電視只是一個狹義的稱呼,較貼切的名稱應該是移動電視或是移動多媒體廣播,為7吋以下螢幕的可攜式電子產品提供音訊、視訊和數據等服務。具體而言,移動電視設備可包含手機、PDA、筆記型電腦、MP3、MP4、數位相機、車載終端等等。多元化的產品為手機電視的普及打下良好的市場基礎。

相較於先進國家發展手機電視業務已多年,中國手機電視服務市場還是處於導入期,市場規模仍不大,至於節目內容的來源,初期仍以既有傳統節目內容的再製作,或是傳統電視與手機電視共用內容的一魚兩吃方式進行。不過,在中國政府承諾2008年北京奧用會期間,以手機電視為代表的移動多媒體廣播將投入全面運營,市場規模將快速成長,從而使之成為全球的焦點。根據iResearch的預估,2008年中國手機電視服務市場規模將會達到23億人民幣,較2007年成長184%;2010年可望達到59億人民幣。


紛亂的手機電視標準
手機電視的實現技術概括起來可分為兩種類型:一種是利用電信運營商的蜂窩網路來播送串流媒體,手機為唯一終端設備;另一種是通過數位廣播電視頻譜上的數位多媒體廣播,實現點對面傳送。蜂窩網路的頻寬有限,播送效果的品質無法保證、網路易因使用人數過多而癱瘓、以及資費是以使用時間或數據流量來計算而過高等因素,目前並沒有大規模商用的成功案例。廣播形式是被視為最經濟的選擇,也解決蜂窩網路在承載手機電視業務的問題:不管有沒有在使用,訊號都在,不會有戶數限制的瓶頸。換句話說,廣播形式的手機電視不需為每一個用戶建立專屬頻寬,只要任何可攜式電子產品安裝接收器,就可以收看電視節目,大大增加了終端設備的數量與種類。

目前國際上主要有三種手機電視標準:分別是美國高通(Qualcomm)力主的Media-FLO,已在美國有商用化經驗:諾基亞(Nokia)支援的DVB-H,搶下印度、印尼、菲律賓及越南等市場:南韓熱衷的T-DMB,受到法國、德國、英國等政府的認可。

高舉著自主創新的旗幟下,中國已將國際主流標準排斥在外,而是由五個具有自主智慧產權的技術方案在爭奪手機電視國家標準(下稱國標):清華大學的DMB-TH、北京新岸線的T-MMB、尚視互動的IMMB、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簡稱廣播總局)的CMMB 以及中國標準化協會的CDMB。自從DMB-TH被列為國家數位電視地面廣播系統標準的主體之後,基本上退出了爭奪戰;IMMB是在2007年底才亮相,是基於業務層的標準,而不是物理層和鏈路層,並不會影響到國標的最終結果。華為之前曾提交CMB技術方案,但因屬既有電信網路的延伸技術,不在國標評選的標準中。獲得電信業務主管單位中國信息產業部(簡稱信產部)支持的T-MMB、負責廣播業務的廣電總局力推的CMMB、以及中國標準化協會於2007年5月推出的CDMB,是最受到矚目的。

儘管國標還混沌不明,但市場早已迫不及待地啟動。源自DAB的T-DMB已在主要城市內播放,是目前中國手機電視領域應用最廣泛的標準體系。 

T-DMB悄然潛入中國市場

T—DMB全稱為地面數位多媒體廣播(Terrestrial Digital Multimedia Broadcasting),是建立在歐洲開發的Eureka-147數位音訊廣播(Digital Audio Broadcasting;DAB)的基礎上,再添加視訊傳輸的技術。DAB是繼AM、FM之後的第三代地面音訊廣播技術,具有抗干擾、抗電波傳輸衰落、發射功率低、可高速行動接收等優點。在傳輸內容方面,DAB除可同時傳送六個CD般音質的立體聲節目之外,亦可傳輸文字、圖片、短片和提供數據服務。

中國廣電部(廣播總局的前身)在1992年6月通過展開DAB重大科技研究的可行性報告後,與歐盟簽訂DAB項目的合作規劃。1995年DAB專案被列為國家“九五”重大科技產業項目,並在1996年底開通廣東佛山的DAB先導網(亞太區第一個DAB先導網),覆蓋了珠江三角洲的大部分地區。2006年5月18日,廣電總局頒布《30MHz-3000MHz地面數位音頻廣播系統技術規範》,正式宣告DAB成為中國數位廣播產業的行業標準。隨即,北京、上海、廣東、河南、大連等地陸續獲得廣電總局的批准,開展DAB商業營運業務。長時間的準備,無論是上游的晶片、解決方案廠商,還是下游的終端廠商和運營商都已進入軌道。

DAB和T-DMB的技術界線很模糊,DAB的發射台基本上不用升級就可以直接發射T-DMB訊號,且《30MHz-3000MHz地面數位音頻廣播系統技術規範》中明確指出可以傳輸數據服務,而數位音訊和數位視訊都是採用數據格式,數據傳輸方面沒有區別,因此外界紛紛解讀成此標準其實就是為手機電視開路,為即將頒佈的國標作準備。其實,該技術規範的適用範圍是“向移動、便攜和固定接收機傳送高品質數位音頻節目和數據業務。”所以,廣電總局接連下發《關於規範移動數位多媒體廣播技術試驗的通知》,叫停各地展開的手機電視測試,特別強調要統一技術標準、支持全國漫遊,依循自主創新的原則制定移動數位多媒體標準。此舉中止了地方借助國外相對成熟的手機電視技術進行區域性手機電視試播的企圖,也間接為CMMB鋪路。

廣播產業的行業標準CMMB
2006年10月24日,廣電總局正式頒布中國移動多媒體廣播系統(China Mobile Multimedia Broadcasting;CMMB)廣播通道行業標準《GY/T 220.1-2006 移動多媒體廣播 第1部分:廣播通道幀結構、通道編碼和調製》,確定採用中國自主研發的移動多媒體廣播傳輸技術標準(Satellite-Terrestrial Interactive Multi-service Infrastructure;STiMi)。CMMB技術體系是地面發射中心的訊號透過大功率S波段同步衛星轉發,轉發後的S波段訊號可以直接被地面的接收終端所接收下來,或是在衛星訊號的盲點處,由地面訊號增補轉發器加強訊後,在轉發至接收終端。同時,可利用無線通訊網路構建回傳通道,從而組成單向廣播和雙向互動結合的移動多媒體廣播網路。

CMMB是採用衛星作為訊號的主要發射點,因此具有全國覆蓋的優點,解決幅員遼闊,傳輸環境複雜的問題。同時,廣電總局陸續頒布相關標準,補強CMMB涵蓋的業務。從2006年10月之後廣電總局連續頒布了複用、電子業務指南、緊急廣播、數據廣播等4個部分的相關標準。最引人注目的是緊急廣播的業務,因為緊急廣播需是由國家統一發佈,有嚴格的管轄權問題,而且其他幾個手機電視技術方案沒有這方面的規範,此舉更奠定了CMMB的權威性。

為了促進CMMB的運營,廣電總局在2007年1月成立中廣衛星移動廣播有限公司,解決廣電長期以來缺少一張全國統一網路的窘境。另外,CMMB在2007年12月底被列為“十一五”國家科技支持計畫重點專案,科技部提供首期人民幣8000萬元資金給予支援,總體經費預算為人民幣4億元,實施年限3年,從2008年至2010年。廣電總局於2007年10月在北京、青島、瀋陽、上海、秦皇島、天津等6個奧運城市,加上深圳、廣州共8個城市開通了CMMB發射站,進行相關覆蓋和網路信號試驗。預計在2008年上半年,啟動衛星系統並完成37個城市地面覆蓋網路的第一期建設任務,建設完成後,將有能力在奧運會期間提供手機電視服務。長遠目標是完成全國324個城市的網路覆蓋。 

創毅視訊和泰合志恒是目前市場上唯一兩家可提供CMMB解調器的本土IC供應商,創毅視訊獲得廣電總局的資金挹注,對CMMB的發展相當樂觀,已與台積電簽署了幾百萬片的批量生產協定,滿足奧運會前終端設備廠家的旺盛需求。目前聯想、華旗資訊、欣網科、UTStarCom、中興等七家CMMB終端供應商都採用創毅視訊的解調器。

擁有技術優勢的新岸線T-MMB

從DAB所衍生的多項技術在全球取得成功,但彼此兼容性不佳,為促進DAB體系的技術相容與統一,並利用DAB在全球既有的頻道,北京新岸線公司於2004年10月在信產部、發改委和廣電總局推動下開始研發T-MMB(Terrestrial-Mobile Multimedia Broadcasting,地面-移動多媒體廣播),希望其成果是另一個可以實現全球漫遊服務功能的系統。T-MMB透過時域復用和通道復用等技術,並利用DAB系統的子通道和復用控制在全球首次實現基於DAB發射端/和接收端的多標準(DAB、T-DMB和 DAB-IP)訊號輸出和輸入,解決多標準的相容性問題。另外,T-MMB 系統具有支援頻率範圍廣、頻譜效率高、支援單頻網等優點;同時,只需對DAB系統的復用器、發射機和接收晶片等設備進行軟體升級就可形成T-MMB網路。因此,T-MMB產業基礎穩固。T-MMB還具有完整的自主知識產權體系,目前已申請22項專利。作為單向廣播網路系統的T-MMB,如和通訊網路配合後,就可提供個人化互動服務。

很長一段時間,廣電總局都把新岸線T-MMB技術的突破視為自己的政績,並在多處公開場合宣傳。但是,新岸線與廣電總局的合作相當特殊,研發經費全都由新岸線的私人股東投資,合作關係也不受合約保障。形勢的突變和利益的衝突下,廣電總局後來決定放棄新岸線的T-MMB,轉而推動有下屬單位廣播科學研究院參與的CMMB方案。

雖失去廣電總局的支持,不過T-MMB的技術優勢仍然被看好。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多名院士曾聯名致信國家有關部門,力薦T-MMB成為國標。而且在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簡稱國標委)遴選國標時,則是由新岸線、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衛通、信產部電信研究院等多家單位聯合提出。在國際上,瑞典、丹麥、阿根廷等國的電信運營商於2006年11月和新岸線公司簽訂使用T-MMB作為標準的合作備忘錄; 印尼和澳大利亞也向信產部表示,如果T-MMB成為中國標準,它們也將選用其為國標;World DMB論壇爭取T-MMB在短時間內成為全球標準。

尋求融合的CDMB

中國標準化協會於2007年5月18日頒佈CDMB,即中國數位多媒體廣播(電視)手機系統標準組合方案,融合中國3G技術TD-SCDMA、廣電總局的數位廣播行業標準DAB和中國數位音視訊編解碼技術標準(Audio Video coding Standard; AVS)。因此CDMB具有完全自主智慧產權,符合國家相關標準。
CDMB最初由廣州線上、北京郵電大學、電子科技大學、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中國電子資訊產業集團公司五家單位於2006年共同起草。目前核心成員已達到40多家公司,涵蓋手機品牌製造商、晶片製造商和電信運營商。2007年4月,在北京郵電大學進行了CDMB整個系統的演示和測試,內容包括AVS視訊、音訊、導航、股票行情等廣播訊號的發射、覆蓋、以及移動終端的接收試驗等等;廣州的地鐵運輸系統也開通了CDMB。

除了CDMB之外,其他國標的競爭者主要都是採用H.264作為視訊編碼,每台終端設備需要繳交8美元左右的專利費用。CDMB則是採用AVS,每台專利費用僅需2美元。因此,每年可少付給外國20多億美元的專利費,同時也可為AVS創造涉及到百億人民幣規模的市場機會。

CDMB發展的第二階段是考慮與CMMB融合。CDMB的DAB通道調製技術與CMMB的STiMi通道調製技術都是廣電總局頒布的行業標準,且CMMB也考慮採用AVS,今後兩者的區別只是傳輸通道的差異。以DAB通道爲基礎的CDMB採用Band3和L波段,而CMMB使用的是S/U波段,將目前DAB的RF調諧器結合S/U波段的RF 調諧器,再加上可以同時支援DAB/STiMi通道解調工作的晶片,就可以構成完整的CDMB/CMMB數字移動電視接收模組。如此,無論是地廣人稀的地方還是城市的密集區都能接收到手機電視訊號。DAB和CMMB兩者不是誰取代誰的問題,而是兩者互補。

政治力量拉扯 國標陷入膠著

•手機電視國家標準以自主智慧產權為導向已是必須遵循的原則,也激勵中國產業界紛紛提出自己的手機電視技術方案。然而,在2007年10月9日國標委舉行的手機電視國標測試/監理組第四次會議上,廣電總局主導的CMMB卻拒絕參與測試,使得原本可望在2007年12月底公佈的國標,再度陷入膠著。

手機電視服務橫跨兩大領域,不過由於是屬於新媒體業務,因此獲得中央政府認可由廣電總局主導。再加上CMMB已列為廣電產業的行業標準,使的廣電總局擺出強硬態度。廣電總局不是不明瞭要通過國標委的測試才能成為國標,但卻對國標委所舉行的標準測試冷淡對待。讓人不禁猜想,廣電總局是不是要繞過國標委,直接將行業標準當成國家標準看待和處理?而且,CDMB主動尋求與CMMB融合的態度也令人不禁疑惑,是不是認同這樣的態勢?倘若,國標委最後的結果不是如想像的由CMMB獲選為國家手機電視標準,而是由T-MMB等其他標準出線,那麼屆時受創嚴重的不只是各陣營而已,還包括國標和行業標準如何兼顧?能不能相容?利益如何分配?廠商該何去何從?

手機電視服務是廣播和電信兩大產業融合發展的重要業務:廣電佔據著內容的優勢,決定內容發射的技術;電信業者則可提供手機電視終端的訂製與服務模式,創造更豐厚的利潤,所以兩個部門必須合作才能雙贏。只不過在利益的糾葛上,廣電和電信系都勢在必得地希望能獲得最大一塊市場。習慣壟斷性產業運作的兩大部門,看來建立合作關係已遭遇到很大的困難。混戰之中有可能導致中國的手機電視標準無法即時頒布及運營。或許,可能最終會為T-DMB放行。甚至,在CDMA網路上觀看,但使用者要按次、天、月或按時間長度來付費用。

電子郵件:look@compotechasia.com

聯繫電話:886-2-27201789       分機請撥: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