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主頁 > 專題報導 >
 

「機器視覺」眼界大開

本文作者:任苙萍       點擊: 2020-09-10 11:10
前言:
當人們的活動範圍和社交距離受限時,機器便成了好幫手。在肺炎疫情肆虐下,對於機器視覺的迫切性反而瞬間陡升,應用也更趨廣泛;其中,「3D」感測的成長率高於整體平均值。與此同時,在機器學習進駐邊緣設備後,整個智能裝置和內部感測器件的集成度有提高之勢,讓「嵌入式視覺」一詞榮登熱搜榜。
 
一套好的智能 AI 視覺產品,須有相應的影像感測器、微控制器 (MCU)/應用處理器 (AP)、神經網路 (NN) 開發環境,乃至晶片實體層介面和 IC 設計工具支撐。因此,艾邁斯 (ams)、安森美 (ON)、意法半導體 (ST) 競相發佈各具特色的影像感測器,恩智浦 (NXP) 與不少 FPGA 廠商皆矢志改善嵌入式處理效能。
 
搶攻「邊緣AI」有成的恩智浦,率先將機器學習軟體與 MCU 結合,首推用於 MCU 的 Glow 神經網路編譯器,旨在與特定目標整合、省卻即時編譯程序、生成高度最佳化代碼,進而提升硬體平台的神經網路效能。FPGA 始祖萊迪思 (Lattice) 則特別針對嵌入式視覺推出優化產品,號稱功耗及「軟錯誤率」(SER) 表現更佳。
 
旗下亦坐擁美高森美 (Microsemi) FPGA 產品線的微芯科技 (Microchip),更搶先在實體層介面佈局,與日本工業成像協會 (JIIA) 等標準組織合作,從 CoaXPress (CXP) 2.0 介面標準著手打造低延遲、低功耗的傳輸方案。往上、下游追溯至 IC 及 PCB 設計,電子設計自動化 (EDA) 供應商益華電腦 (Cadence) 和現歸屬西門子 (Siemens) 的 Mentor,對模擬評估和系統內測試備有相關解決方案。
 
回到實際應用面思考,從單純識別檢測,到虛擬的 VR、連結部分實景的 AR、到虛實完全交錯融合的 XR (延展實境),還有哪些可能?工控與汽車的剛性要求又有哪些?最後,一個耐人尋味的問題是:機器視覺能否全面取代人眼?兩者的落差為何?如何再上一層樓?本期【產業特輯】將有深入探討。
 

 

電子郵件:look@compotechasia.com

聯繫電話:886-2-27201789       分機請撥:11